【科技洞察】那些事,大數據與資料科學家

big data

前幾天,有機會聆聽玉山銀行經理分享「資料科學家」的演講題目。資料科學家與大數據,是最近科技文章與經常提到的詞彙,但是實體的應用與目前的進程,一般人依舊沒有機會釐清,但進入大數據的世界前,對於不同身份的玩家,有一些不同的心態需要建立:

To 企業,玩Big Data,你玩真的嗎?

玉山銀行經理分享中,可以看得出玉山銀行是玩真的,用什麼方式下方再敘述。但如果一間企業,認為做Big Data分析,只是找學過統計的MBA來組成專案小組,然後就可宣揚企業善用Big Data進行決策,那只是紙上談兵,因為最後還是沒有發揮Big Data的真義。

對企業來說,Data的運用與資料科學家的運用,關鍵在於是否建立的「模組」可以「預測」所謂的「商業行為」。讓企業決策更快,更有效,減少資源與時間的耗費。而建立模組的時間成本、人力成本、審查成本,高得驚人,在沒有堅定的信念下,容易被初期的困難所箝制,進而放棄,因此,在投入Big Data之前,了解進入後的規劃與應用層面,做足功課,否則到頭來一場空。

Big Data不是什麼時尚的詞彙,它需要腳踏實地融入企業文化。

To 職場的你,統計,可是無所不在

演講開頭,經理提供一段影片,介紹「統計無所不在」的概念。我們生活中大部份的事件,都是統計學計算後執行的結果,包含交通系統、行政系統、庫存系統、氣象觀測等等。但在校園,我們確實忽略了對統計觀念的重視與練習。

對職場人士或大學新鮮人,這是一塊藍海,只要懂得使用工具,例如SAS或其他工具。熟稔之後,進入企業勢必受到重用,因為統計學的運用,在企業決策與經營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,但必須慎選企業,因為並非每間企業都了解數據的重要性與如何運用。

To 新創團隊,資料的敏感度,融入企業文化

創業家與Big Data有什麼關係?這裡要談的不是如何用Big Data讓Business Model更Valuable,畢竟創業初期,連Model雛形都還在摸索中,所以,重視「資料敏感度」進而將資料轉化為創業過程中的參考指標,這種文化與習慣,在創業初期就應該具備,數據說的話,比人更準確且有說服力。

養成數據監控的習慣,存貨週轉率、應收帳款收轉率、平均顧客停留時間等等,依照不同行業別有不同關鍵指標,找到關鍵指標,建立屬於自己團隊的分析與預測模型。

金融業如何運作Big Data

「顧客行為的預測」,一語概括金融業如何應用資料。如何預測這個客戶是否將來違約?或是貸款給這個人,他償還貸款的機率有多高?在作出是否貸款給該客戶的決策。而這樣的Model,必須要有完善的「模組」以及「資料庫」。

假設需要推出一款新的金融商品,銀行在擁有資料科學家的運作下,一個月不到就可以從資料庫中設計適用的模組,進行該商品的預測,進而決定應該對哪些客戶進行推廣,無形地省下非常多推銷成本,透過模組,可以清楚知道哪些客戶,最有可能需要新推出的金融服務。

如何培養資料科學家

由玉山銀行的例子,資料科學家並非只是每日專研資料、研究數學模型,而是必須處在業務端與資料端,俱有整合雙重能力的人。因為資料科學家所設計的模組,必須可以被業務端所運用,也就是了解客戶的需求與形態。

因此,玉山銀行在培養資料科學家,至少需耗費六年以上,才能培養一位獨當一面,俱有利用資料處理企業問題的資料科學家。

Big Data與ROI

Big Data既然在企業內的運用是提升企業獲利能力,那勢必在財務表現上是可預期的,但美國一篇文章(Big Data ROI still hard to measure)指出,高達85%的企業主管認為Big Data是「重要的且可以協助做出正確商業決策」,但只有23%主管認為這些Big Data小組是「成功且有幫助」,52%主管認為「也許有幫助」。問題在哪裡?問題在於因為建立模組與資料庫的成本太高,導致這些專案的價值根本無法反映在ROI上,因此企業投入的成本,隨著時間經過,邊際效益遞減,最後Big Data將又被淡忘。

但,了解其中機會的創業家與企業,甚至個人,絕對有機會在這波風潮中,打下一片江山。如同美國視訊串流Netflix,利用大數據分析製作出相當成功的影集「紙牌屋」。

科技熱潮天天有,但是否可以駕馭在潮流中佔有一席之地,定奪在一念之間。

圖片來源:Marius B

【科技洞察】穿戴式設備的未來與想像

474050934_5e22f54d88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自從傳出Apple即將開發iWatch與Google推出的Google Glasses後,穿戴式設備的Project如雨後春筍般,算是發展前五名的科技議題,但直到看到Skully這樣的產品後,筆者關於穿戴式設備的看法,才有較明確的想法。

穿戴式設備有沒有機會?

筆者認為答案是有的。但不是每種東西都有機會變成穿戴式設備,進而改善我們的生活,或是賺大錢,有些,可能越穿越麻煩。這要從人使用工具的習慣說起,自我們有意識以來,人的身上,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所謂「穿著」,包含衣服、眼鏡、手錶、鞋子、褲子,甚至不少人也習慣帶帽子出門。 而在智慧型手機即將飽和的未來,穿戴式設備的崛起,代表著無限的可能性,也是個科技廠兵家必爭之地。

必要性加值性

但是,有機會成為穿戴式設備的有哪些呢?我們不會想要一件有顯示屏附著的牛仔褲,然後在上面玩Cady Crush吧?以下舉智慧安全帽Skully P1的例子,

「Skully P1是一款在螢幕內俱有顯示屏的安全帽,顯示屏可播報天氣、通電話與聽音樂」目前Skully預計2014年問世。

3020554-poster-p-1-the-google-glass-of-motorcycle-helmets

必要性在於「戴著安全帽騎乘機車」,騎機車與戴安全帽是俱有互補性,因此,對於機車騎士來說,穿戴安全帽是因應安全的必要的動作;而所謂加值性,騎乘機車原本就需要使用GPS、聽音樂或是接聽電話,現在則在安全帽內可以一次滿足,同時,可以透過定位系統與資料處理,預知前方交通狀況,進而選擇替代道路,節省交通時間,因此,在安全帽上發展的穿戴式技術,對騎乘機車說,是俱有「價值加成」的效果,在「安全帽」上發展穿戴式技術,是一比較有可能性的方向。

如果讀者好奇,為什麼現有的安全帽廠商不發展出有這種科技的安全帽呢?這個怎麼回答呢…Google Glasses也不是寶島眼鏡開發的啊…

穿戴式設備的未來

在36Kr「可穿戴式設備的十大原則」雖然十個原則都相當重要,但想特別提出來的是第四點:「增強人類能力,但不要取代人類」。

還記得鋼鐵人嗎?電影中,史塔克利用鋼鐵衣內的系統可以得知電力耗損、損害評估等等「有助於決策判斷」的功能。我們可以有著功能強大的穿戴式設備,汲取身旁的數據,減少人類生活上的隱性的時間與金錢的耗費,這點是筆者相當支持穿戴式設備的原因,但,快速得到這些資訊後,做出行動決策的權利,還是必須留在人類身上,畢竟,科技讓我們更節約,對地球更友善,而不是變成電腦計算下魁儡。

圖片來源:SkullyJullian Bleecker

【設計,好生活】sono玻璃滅音器

這是一個新的專欄,分享「實用」的設計給各位。

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驗,睡得正香甜的早上,突然一陣陣的機器運轉聲,活生生地把你從棉被中敲醒,噢,原來是隔壁老王家開始割草了。突然有一種衝動想制止老王,大吼著說:「美好的週六早晨,就不能讓我多睡會?」老王也傻傻地望著你說:「就是因為美好的週六上午,才要割草啊!」

現在,來自澳洲的工業設計師Rudolf Stefanich,設計了一款消除都市雜音的小玩意"sono",由於台灣目前沒有看到有中文名稱,姑且稱作為:「玻璃滅音器」。

Demo影片

sono設計一公佈在James Dyson Award,便受到科技媒體報導。簡單來說,只要把sono放置在玻璃上,便可以藉由sono的操作盤,篩選在室內聽到的聲音,不再受到室外噪音干擾!看起來相當實用。

學習之處

於眾多國外媒體曝光後,下方留言串便開始討論sono設計的可行性,於是乎,說他這個不行那個不行,這個做不到那個做不到的留言比比皆是,呼,先生女士,網站上都說是「原型」,是個Prototype,也就是說人家這是拿來比賽的,如果受到肯定,再開發也不遲。而從這個設計裡我們可以看到,對Rudolf來說,說得天花亂墜的氣密窗,也解決不了噪音問題,況且,隨著世界都市化的程度越來越高,我們的居住環境離噪音越來越近,關於「噪音」的問題,也更需要一些巧思來改善。sono另外帶來一個思考角度則是「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,只有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問題」。

模仿即創新

大約去年十月,OrigAudio推出一款可以在硬材質物體上製造喇叭效果的玩意 “Epishosk",而Rudolf或許是從這樣的概念延伸出:「既然可以擴大,那何不來縮小呢?」雖然純粹是筆者臆測,但,若Epishock真是sono的發想源頭,那又再次證明「混搭」、「跨領域延伸」的點子互相碰撞,確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。

Epishock Demo影片

即使sono最後無法商品化,但其中的 “idea" 也足夠引領窗戶製造商、玻璃生產商進行開發和研究,製造更好的隔音設備,如果10年後窗戶上真有開關可以控制聲音的流入與流出,sono也算是鞠躬盡瘁了。

圖片來源:James Dyson Award

【案例】為什麼知名連鎖冰品不是一間偉大企業

圖片

Photograph_of_Admiral_Robert_Dennison,_Naval_Aide_to_President_Truman,_giving_ice_cream_to_a_child_at_Fort_Jefferson..._-_NARA_-_200599

知名冰品店為什麼不是偉大的品牌,先別誤會,筆者在這裡的意思是,不是「偉大」的品牌,而非,不是「賺錢」的品牌。

是的,該知名冰品店可謂非常賺錢,利用該品牌的歷史淵源與獨特的行銷模式,在大中華地區轉進大把的銀子。但,非常賺錢與偉大企業,為什麼無法畫上等號呢?

首先建議可以先讀過近期商業周刊「鼎泰豐厲害,是因為跑堂的比掌廚大」文章

了解冰品店策略

談正題之前,首先必須了解該品牌策略,可以總歸一句話:「店鋪養品牌,品牌賣通路」。

該知名冰品店目前共有三種營運通路與渠道。第一:自營店鋪,就是位於百貨公司精品樓層或是地下美食街,可以光顧的實體店鋪。第二:開架式,則是與各大賣場、策略夥伴通路展售的包裝冰淇淋,而該品牌冰淇淋在業務部門的策略下,通常會擺放一檯該品牌的冰箱,而策略夥伴則包括知名生活用品通路以及便利超商。第三:自助式餐廳冰櫃,只要在價格稍微偏高的燒烤店或自助餐廳,幾乎不難發現該品牌的冰櫃。

而這三種渠道之中品牌與獲利能力的關係,可以簡化為下圖:策略圖.001

此圖中,品牌力指的是「吸引消費者購買的力量」,而獲利力指的是「該項目的賺錢能力」

而從圖示中,主要可以觀察出三個重點,第一:店鋪本身對該企業無法在營收上創造巨大的貢獻,換句話說,店鋪存在的目的,便是創造該品牌的價值,因此,可以這麼想像,一旦在金字塔中,抽離店鋪,該冰品的產品在賣場以及自助餐廳的競爭力,便會明顯地削弱,因為消費者沒有實體的體驗以支撐該品牌價值與價格之間的差距。

第二,其實便是第一個重點的反面,創造營收來源的,主要是由金字塔底部的兩個要素組成,自助餐廳與賣場通路,如果實地走訪觀察,可以發現這兩個要素有一項共通點,便是沒有直接人力成本,若忽視巡視通路的人員與進貨人員,這兩個要素的營運模式,在人力成本上可以說是攤銷到相當低。因此,自助餐廳與開架式販售點的優勢在於,經過一定的時間消耗,通路便會自動通知進貨,自動創造營收,這兩個要素因低成本高週轉率的模式,替該企業創造了主要的營收來源。

偉大的本質

了解策略模式後,想當然地,我們可以看出該品牌在這樣模式上運用得相當成功,也賺進不少銀兩。但其中,該模式有一項致命的區塊受到忽略,而該區塊便是無形的「服務」。

「開餐廳,內場重要還是外場重要?」湯問。「當然是外場!」楊紀華於訪問時說到。

「想讓顧客成為回頭客,始終依靠等級A的產品,加上與A+的服務。」經過筆者實地走訪,該冰品店的品牌價值,來自于奢華的裝潢、動人的口號、巨星代言,與定期的團購優惠,對於服務人員的培養與訓練,在餐飲行業中算是普通,但也是由於這樣普通的服務,店鋪與顧客的關係,始終無法建立緊密連結。「一堂二灶三掌櫃」,古老的商業諺語,一語道破該品牌經營模式中的漏洞,因此,當我們一提到該品牌,延伸出來的詞彙便侷限于:「貴、奢華、偶爾去」等等。缺乏:「服務好、親切、想再去」等等。然而,要使顧客再回頭購買,這些便是關鍵的詞彙。

雖然我們可以同時用上圖解釋這樣的現象:「他們又不是靠好服務來賺錢,為什麼要提供好的服務呢?」沒錯,確實是這樣的狀況,所以,他們可以成為一間賺錢的企業,但無法成為一間偉大的企業。

楊紀華到底還是個老謀的生意人。他深諳,產品可以複製,但每一道服務對顧客來說,都是不能重來的體驗,因此,鼎泰豐下最深工夫的,是在服務人員的訓練上,外國觀光客看到胸前別著自己國家國旗的服務生,便可放心說母語,不會中文的顧客不必抓著菜單指著隔壁桌的菜說「I want to order that!(我想點那個)」,而幫觀光客叫計程車、建議市區景點,更是服務人員的本分工作。

知名小籠包店之所以成為好的案例,被視作學習的對象,就是因為深諳「服務之道」。

舉知名冰品作為說明,僅希望闡述一項觀念:

要成為一間被顧客懷念的企業

「人的氣息」是最不能被忽略的一環。

圖片來源:Wikimedia Commons

【科技洞察】MSN走了,Dropbox來了

從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,當工作團隊組成時,除了交換Facebook帳號,又多了一句:你有dropbox嗎?

Dropbox,這個從2007年開始的新創企業,五年之中從美國矽谷,迅速地慢延至亞州地區,目前使用者已經突破一億七千五百萬人,正朝兩億用戶數邁進,科技媒體的報導也從不間斷,從收購Mailbox、到中文化,Dropbox以自己獨特的步調,在後PC時代,也可以說是「移動」的時代,在我們的各種裝置內,佔有獨特的一席之地。

網路上介紹dropbox功能的文章不勝枚舉,在這就不多做解釋

(可參考http://www.inote.tw/2011/04/dropbox_04.html)

Dropbox解決什麼問題?

可以從CrunchBase上的簡介看出來

Dropbox was founded in 2007 by Drew Houston and Arash Ferdowsi. Frustrated by working from multiple computers, Drew was inspired to create a service that would let people bring all their files anywhere, with no need to email around attachments.
Read more: http://www.crunchbase.com/company/dropbox#ixzz2g4ohWepq

Dropbox用一句話形容:「在多重裝置中的雲端資料夾」。想想過去的團隊合作,我們是怎麼傳送檔案的?

1. 電子郵件。
2. MSN。
3. USB。

而Dropbox強調的「雲端」、「分享」,讓檔案分享及傳送,在裝置間自動執行。

這個動作真的有這麼重要嗎?重要到Dropbox在五年間成長至一億使用者的企業,而且持續壯大中。仔細觀察Dropbox演進的過程,策略面由純檔案,漸漸轉往音樂、圖片、社群的範疇,這其中代表的是一個「資料無疆界」的概念,未來,只要擁有連得上網路的裝置,有安裝Dropbox,過去資料傳輸所造成的時間、空間成本,便會被消弭,使得人們在工作、娛樂、創造,各個方面上,更為專注,也可以創造更好地體驗與產品。

Dropbox精神:保持簡單

拜訪過Dropbox首頁嗎?https://www.dropbox.com/  很少有企業可以把自己的服務,在十秒鐘內清楚表達,花個十秒,仔細看左邊的動畫,想要不懂Dropbox提供的服務也很難。    「把簡單的事情,做到出色」,談論起來容易,背後的工夫與技術,正是每一間有競爭力企業能夠成功的訣竅之一。

可以沒有MSN,但是不能沒有Dropbox。筆者算是使用MSN的末代,使用Dropbox的初代,一聽到MSN即將結束在台灣的服務,首當其衝的情緒當然是不捨,經過理解分析,MSN的功能已被取代,Facebook、LINE,即時通訊的戰場已默默轉移至移動裝置平台,而建立移動裝置間生態系的企業,如Dropbox,將在我們生活中,佔有一席之地。

圖片來源:TIME MANAGEMENT NINJA  

【案例】神偷奶爸2行銷術

999342_10151486433247592_1861714293_n

最近暑假強檔 ⎡神偷奶爸 2⎦ “Despicable Me”,是一部在行銷手法上經營得非常有水準的動畫片,為什麼這麼說呢?先提供讀者來自IMDb數據:神偷奶爸2製片預算為76,000,000美元,在美國上映第一周創造了83,517,315美元票房,近年來的知名動畫大片⎡勇者傳說⎦製片預算185,000,000美元 美國上映第一周票房66,323,594美元,⎡無敵破壞王⎦製片預算 165,000,000美元,第一周票房49,038,712美元。神偷奶爸2僅用了幾乎一半的製片預算,在第一周就達到了超越製片預算的水準,更超過⎡勇者傳說⎦及⎡無敵破壞王⎦第一周票房,為這部片開了個好彩頭,不過,難道僅是巧合?剛好Minion的造型和笑聲可以屢獲所有人的心?不,這一切都是善用工具達成的行銷成果。

 

關鍵的第一周票房

 

神偷奶爸2為何在相對低預算的狀況下,在第一周創造如此優秀的票房成績?其中奧妙在於,電影第一周的票房在電影圈中是非常重要,向企業經營的營收一樣,是有著成績單的作用,而更代表著這部片未來的收入,第一周票房影響著以下三點:

 

1.觀望中的顧客群進入電影院觀看意願。
2.日後實體DVD市場預估  。
3.周邊商品授權利潤。

 

說穿了現實,第一周的票房基本上決定了整部片所能帶來的總利潤,因此,邏輯性地推估,將第一周票房數衝高,對整部電影來說將大大有利可圖。環球影業這次在這個目標上可以說做足了功課,所有的手段都是以衝高第一周票房為目的,以下就以筆者的觀察,寫下一些關於神偷奶爸2的行銷手法介紹。

目標客群

談行銷就要談一下目標客群,照理說,每部電影都有所謂的目標客群,而神奇的是,神偷奶爸利用巧妙的手法,將客群的界限模糊化,若電影的目標客群粗略地分為,家庭,情侶,兒童,三種,神偷奶爸通通照顧到,為什麼呢?電影目標客群顯然以7~30歲區間佔大多數,但對而家庭來說,寶貝小鬼想看電影,全家人兩大兩老假日沒事,就一起去吧!目標客群其實只有兒童,但電影院卻有著滿滿的大人。

 

行銷tip:抓一就是抓五,小朋友想看,成年人得跟著看,所以必須針對⎡能帶來潛在客戶的客戶行銷。」

 

根據定義,⎡行銷者,是把商品和勞務從生產者送到消費者或需要者,完成此一轉移方向的企業活動⎦,筆者把艱深語言轉化成淺顯文字,

 

⎡利用各種工具和目標客群產生互動,進而產生消費行為。」

 

用什麼工具接觸客群?

 

一旦瞭解目標客群落在7~30歲之間,便需要知道哪些管道和手法可以向客群做電影曝光,神偷奶爸最厲害的是讓配角比主角還出名:Minion!images
Minion可愛的造型和個性,再加上令人啼笑皆非的語言和笑聲,拉近了整部片與觀眾的距離,甚至更多人期待的是片中的Minion鏡頭,更甚於整部片的劇情,這就是就是關鍵。Minion被塑造為整體形銷活動的代言人,這是一個無中生有,創造明星的過程。
行銷tips:讓非主角幫整部電影做行銷。有時候,劇本中的配角將比主角來得更受到觀眾喜愛,因為他們戲份不多,單純,人總是喜歡簡單的事物。

 

Youtube預告片

 

第一部預告片由8個月前開始,目前為止累積幾乎快要10,000,000的點閱率,更厲害的是:另一部短片Minion Moview Banana Preview創造12,000,000點閱率,其他以Minion為主的影片共有超過100部,而上傳巔峰期在電影上映前兩週,每一部都創造約數十萬至百萬不等的點閱率,這裡展現了行銷工具的延續性,讓Minion熱度持續加溫。
youtube

 

行銷tips:若是經營類似Youtube的影音頻道,須有提供源源不絕的內容及題材,保持客群關注熱度。

 

智慧型手機遊戲app

App已經可以被用為廣泛的行銷手法,神偷奶爸結合科技的方式,又讓筆者更加佩服。環球影業與法國跨國遊戲開發商Gameloft共同開發的遊戲”Minion Rush“,首先登陸app store,提供iPad與iPhone版本,更支持iPhone4 iPhone 4S iPhone 5,遊戲基本上以Temple Run架構,加以改造,遊戲場景多變,大概可以玩幾個禮拜不會膩,目前app stroe上累積59800筆評分,在app store中,是令人稱羨的成績,相比之下,火熱一時的Candy Crush累積26609筆評分(網頁版的和手機版的評分數量有出入,以網頁版為主),而目前Minion Rush在Google Play目前累積 322,124筆評分,下載數量介於10,000,000至50,000,000之間。mzl.deatptel.320x480-75
遊戲上架時間也充分經過安排,兩大平台都是在電影上檔前兩週內上架,玩過遊戲之後,即使沒有看過神偷奶爸第一集,也會想知道到底Minion的故事以及這隻生物到底是做什麼的,這時,app就已經帶動票房銷售了。另外,手機app基本上已經變成一個安插在消費者手機中的廣告載體,只要一開始玩遊戲,所有的資訊就可以馬上傳遞給消費者,例如預告片  放映倒數等等,在這次的行銷策略中,這款 Minion Rush,是一個非常好的行銷工具。
 行銷tip:
1.找到目前最廣泛使用的工具,用最受歡迎的角色與目標客群互動。
2.時間點,不能太早不能太晚,遊戲熱度約一個月,電影上映前一個月為最佳曝光時機。
下載位置:

app-store-badge

images12

社群媒體Facebook

由LINE帶起的通訊軟體內貼圖風潮,已經成為通訊軟體受歡迎的主要因素之一,而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幾個月前開始努力,推出神偷奶爸2的貼圖下載,以全世界十億Facebook使用者來看,貼圖下載是相當直接接觸十億客戶的方式。順帶一提,神偷奶爸英文版粉絲頁共有9,960,674粉絲,粉絲討論數量維持在1,000,000以上的水準,每一則貼文都可以獲得平均約30,000讚數,在社群軟體這個關鍵戰場,與同檔期的怪獸大學相比(14萬粉絲數),Minion可說是在社群網路上到處流竄。
1044589_10151778615894009_480022949_n
行銷tips:經營設群媒體時,如果有新的社交工具(Facebook貼圖),必須大膽地使用。

 

麥當勞玩具

 

回到目標客群,在世界品牌中兒童認得最廣泛的品牌就數麥當勞莫屬了,吃麥當勞就會看到玩具,看到玩具就想看電影,看電影就要爸爸媽媽一起看!這樣的模式在不少家庭中正在上演。雖然麥當勞玩具在近年來並非麥當勞主打的項目,這與麥當勞整體轉型有關,然而,這次麥當勞與神偷奶爸的合作,推出一系列Minion玩具,又讓大家興起搜集的風潮,就筆者所知,台灣似乎已經出現缺貨潮了,麥當勞也承襲過去的作風,拉長玩具的生命週期,以週為單位推出不同款式,而對神偷奶爸2來說,電影生命週期與熱度也能藉此延長。
despicable me mcdonald's happy meal
行銷tips:找尋目標客群經常使用的品牌異業結盟,但有一個大前提是,欲合作的對象,已經擁有龐大的目標客群。

 

電影的案例,不僅適用於電影

 

如果要說在行銷領域中的創新者,我想電影業並不能排在最前面的位置,但這次神偷奶爸2與Facebook、Gameloft、麥當勞等異業結盟的合作,以Minion為主打做的所有行銷方式,確實在第一周創造了驚人的票房成績,這些成功的行銷方式,也讓環球影業口袋麥克麥克。

 

這不僅僅是一個案例,而是不同產業都可適用的心法,但重點在於,不能僅單方面提供行銷人員預算,要求做到一樣的效果,而是擅用不同工具,掌握時間,擬訂詳細規劃,確保每一行銷手段銜接得恰到好處,將產品烙印在目標客群的生活中,只要做到,任何產業,都可以成為經典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