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觀點】年輕人,尋找人生導師

metor前些日子,有幸回到高中母校演講,過程中與學弟互動甚歡,但有一件事一直耿耿於懷…

我們都有過的掙扎

那場演講,面對的是一群高三的同學,可能由於是學長回來,內容也並非傳統的校系介紹,個個都是全神貫注,怕漏個哪個環節,寶貴的內容及從恍神中溜過,演講過程相當流暢且順利,結束後也有學弟主動留下來問問題,但從提問題角度與內容,其實隱約發現,這些僅比我小四歲左右的年輕人,對未來有多麼彷徨。

回想自己當時的日子,自己是否也曾經如此?答案是肯定的,不僅彷徨,對未來的不確定感,隨著大考的日子逼近,一天比一天加重,但,唯一的差別是,當時的我,遇見一位令人尊敬的師長,這些無助的情緒與情感,便釋放了許多,再次回想,若沒有恩師的提點,或許現在的自己會是另外一種樣子。

道師與人師

師者,解惑也。許多人把老師的角色作為傳道解惑的對象,其實身為老師,人生經驗與建議,才是作為老師最大的價值,一位老師要在接下來五年、十年,發揮過往曾有的的影響力,更需要有不同的思維與見解,不僅在學業上要影響學生,更要在人生道路上,扮演其獨特的角色。

筆者見過不少與同學分離十幾年,卻仍維持良好關係的師長,筆者的小學老師即是如此,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一通電話,老師卻仍記得去年的教師節,我曾說要去國外交換,如此謹記學生的近況,令人動容,簡單幾句鼓勵,便讓筆者充滿能量,面對未來挑戰。是為人師。

但也有不少老師,一堂課結束後,學生的臉龐也不再儲存記憶之中,甚至路上打招呼也需要學生提醒,儘其職責,僅視「老師」為一份工作,日出而落,日落而息,視學生為過客。謹為道師(教育的根本問題之二:Do you really know your students? )。

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,老師傳道授業的專屬權利,已逐漸被各種工具所分擔,試想,當教導下一代的責任被賦予在「機器學習」上時,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?Codecademy、Coursera,眾多學習資源百花齊放、百家爭鳴的同時,「老師」的角色,有十足的理由需要被重新詮釋,人師與道師並重,用嶄新的形態呈現在社會大眾之前(教育的根本問題:Did you earn your student’s respect?)。

反觀懂得利用科技的老師,與學生的距離比過去更近,facebook、E-mail、甚至line,學生或老師保持聯繫,不再只是office hour才能進行的事,為數相當多的大學教授,已經在各社群網站上,用自己的方式與學生互動,讓老師的影響不僅僅在講桌上,而延伸到生活中,但依舊有太多老師,忽視新工具與新型學習模式,堅持「我講課、你聽課」的模式,而這樣傳統模式,早已非我們所需要,因為年輕人需要的更多在於經驗、方法、人生上的傳承,與以往「純技藝」的傳承,有著明顯的差異。

贈人以言,勝過千金

對筆者而言,高中時的補教老師,是人生啓蒙的師長,一位英文老師,但最重要的除了英文能力的提升,英文以外的內容更加寶貴。

他曾說:「以後回來看老師,都要帶禮物。」當下覺得不可思議,哪有人直接要求以後回來還要帶禮物的?有回來看你就不錯了呢!

直到大學,才了解其實那並非無理的要求,而是身為學生應儘到的基本禮節,一般年輕人總是離開學校後:「老師」變「老兄」,即使回到學校,便與老師稱兄道弟,雖然與老師感情好,但老師的教導之恩與曾經給予的,絕對遠遠超過一小樣伴手禮。

每年在大學中一有瓶頸,便會回去與老師相談,雖然老師僅簡單了解狀況,但總是一語道破瓶頸,令人茅塞頓開,光這一瞬間的頓悟,便覺得彌足珍貴。

目前為止,人生中有不少位對我影響重要的師長,有些影響的是人生觀、價值觀,有些影響的金錢觀,甚至有些是用失敗來教導,教導的是挫折觀。

年輕人,尋找你身邊的人師

對於彷徨的年輕人,你該尋找你身旁的人師,因為這些人生導師,可以看見你所看不見的盲點,超越你的現在,釐清過去,放眼未來,讓每一步步伐,多一份安定感,人師並不會,也不願給標準答案,也不會嘗試為你濃縮成功的定義,他鼓勵你嘗試未知、冒險進取、追求真理,在坑洞崎嶇的人生道路上,提供一把牢固可靠的鐵拐杖。

而各位前輩師長,如果可以,從現在起,也請嘗試著成為下一代的人師。

圖片來源:The 10 Best Movie Mentors